
幸福學. 學幸福
香港,其實可以好幸福。 願我們能在此「共同創造」...
無關大局、無關政治、無關環境、無關氣候,
只要您相信:幸福,可以由個人「造」起。
幸福,其實很簡單。
幸福對話@第三回
Dear Kim,
實在抱歉足足一個月才有空回信,要同時兼顧創業和兼職打工維持生計實在太累了。這也大概是我們這一族人的命運。我們這一族,既不滿足於營營役役只為口奔馳,然後努力撲廉航機票去日本(反正都買唔到樓);又在追尋夢想的歷程中遇上重重障礙,環球經濟不景氣和隨時崩塌的經濟懸崖,再面對紛亂的港中關係、泛政治化的本土社會氛圍,更面對急速人口老化的社會,青年人隨時要一個養兩個,說沒有壓力的話,肯定是在騙人。
上回你問到我對於香港年輕人未來目標和願景的看法,很遺憾我要像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的演說一樣,給你一個「絕望的真相」。要用上這麼嚴重的字眼,並不是我有意渲染,而是總的來說,年青人的確很難在現今的社會環境中找到出路。
除了環球經濟和政治格局等等外圍因素,最令香港的年輕一輩困擾的還是本土因素。論經濟,光是高房價一項就夠香港的年輕人頭疼,高房價不但影響樓房的租、賣價,更因為舖租貴而連帶影響著物價,大大提高了香港的生活成本;論政治,就更不用說了,官員和政客大合唱,既吵耳又煩厭,然而政治影響到生活的各個層面,不關心還是不行;再來就是民生的各個層面,青年人的眼中看見社會存在各種情況,比如財富不均基層市民無法享受經濟成果、因經濟發展而損害環境/農民原有生活、財團改變香港的面貌和生態(領匯變相趕走小商戶)等等等等。年輕人的肚子裡憋著怨氣;心頭裡燒著怒火;腦袋著充滿批判和質疑,試問這樣又怎樣有空間去思考未來。
話說回頭,我也認同Eva所說的,某些青年朋友在互聯網上受很多不同資訊,有很多資訊很大程度上有誤導,而導致生了不該生的氣;我也認同有些時候不需要太遷就年輕人結果把他們寵壞;我也認同需要讓年輕人接觸「真實」的、「殘酷」的世界。
如果說很客觀地分析,我擔憂的是兩代根本性的撕裂,記得在雨傘期間,有一種青年人的論調是:我們會記住,經過年日,兩種勢力此消彼長,你們一代會過去會老去的,我們必定抗爭直到我們能戰勝。我相信這種對立是一個社會最悲哀的事情。但似乎這件事情正在不同層面上發生。
我們說跨代幸福對話,不在於要河河蟹蟹,在於真誠溝通和彼此順服,不先要求改變對方。這是一種氣度的追求,正是民主自由的追求,儘管不同意你的觀點,卻誓死保護你表達觀點的權利。不過說真的,不管是哪個陣形,現在有這種氣質的人實在太少了(當然我們也認識不少)。我想,如果人心未變,香港的確未預備好變得更好,還將會有好一段日子在爭拗中掙扎。
其實在這個時代,青年人也不是毫無希望,比如我,以及一班青年領袖,我看見我們能走在時代的前沿,正在辛辛苦苦耕耘,要改變世界。我一直相信,並且努力實踐,我也相信在彼岸有光明的未來,但似乎這並不是一個可以看得見的將來,所以我說這是「信心/信念」,聖經說「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,是未見之事的確據」,故此我也是憑著信念前行(好似幫渣打馬拉松賣廣告)。
時間有限,沒有組織得很好。
你又如何看待成長在這個時代的青年人呢?
祝
安好。
Ansel
最新文章
以月份搜尋文章
文章標籤
愛自己多點,
讓幸福就找對門牌

















